音乐与舞蹈学院:夯基础 强特色 打好党建与学院中心工作组合拳
日期:2021-05-19 21:52:22
打印本文
一、积极推动党建与学院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种好责任田,打好组合拳,以党建为引领,构建“党建+”格局。
1.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促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坚持民主集中制,关乎学院发展的重大问题实行集体议事、充分讨论;领导班子带头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并发挥表率作用;充分落实党支部的政治引领作用;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构建教师“党支部+教研室”和学生“党+团+班”一体化学习机制;与怀化市政府办第六党支部、省委第九巡视组党支部结对子,充实提高,增强支部凝聚力;与马院结对子,积极参加各项学习活动;与机关党委结对子,搭台为大家丰富视野的同时检验音乐党课的成色;与地方社区结对子,服务社会的同时为学生创建实践机会,多维度增强“党建+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2.加强思想建设,夯实理想信念根基。充分依托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把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组织培训与个人自学结合起来。学生支部原创作品《榜样的力量——追随》成功入选湖南省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微党课视频创作竞赛复赛。
3.加强组织建设,指导支部对标争先。配齐配强支部书记、组织员,吸纳优秀教职工加入党组织,以“五化”建设为抓手,以抓促改,指导支部对标争先,进一步规范党务公开的内容、范围、程序和方式,使其常态化开展。三位支部书记均荣获校2018——2019年度“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教师第一党支部书记薛娇获学习“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第二批项目“双带头人”标兵拟推荐对象并被推荐参评省级项目。两名毕业生党员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成为援疆基层干部;一名党员学生荣获“湖南省百佳大学生党员”荣誉称号。
4.加强作风和纪律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及时传达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大会的精神,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主动接受纪委的监督检查,确保权力在制度的范围内良性运行。迎评期间修订了《艺术表演系迎评工作补充规定》,强化迎评工作纪律与工作作风,严肃会议纪律,从制度上确保各项评估任务按质按量完成。
5.严把意识形态关,维护校园安全稳定。认真贯彻各级有关意识形态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精神,从队伍建设、机制建设、安全专题教育、事故防范、平安创建五个方面,狠抓执行落实,为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17年被评为校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2019年被评为校“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二、进一步规范学院管理,推动各项事业稳步前进。
在学校统一部署下,通过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办学水平和新增学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评估、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以评促建,为学院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学院发展特色进一步彰显,学院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1.学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本科教学质量为根本,坚持内涵发展,准确定位,不断探索高素质应用型女性音乐人才的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学科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完成了三个专业的学士学位评估和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多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不断开展教学改革,本科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音乐学专业获批2020年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音乐表演专业被评为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入选2018年校级特色示范专业项目;课程《声乐演唱技巧训练》被认定为2020年 “湖南省省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声湘舞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舞台编导理论与技术》等三门课程被认定为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校省级一流本课程(非线下);罗莎被确定为2020年度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陈君凡、汪琦分别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罗莎、鄢丽娟获得教学竞赛校级一等奖,省级三等奖;舞蹈教研室和声乐教研室被评为优秀教研室。尤其舞蹈专业连续四年在湖南省本科院校音乐舞蹈专业学生三独比赛中获得多个一等奖。
2.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院与国际交流处合作,入选湖南省高等院校 2016-2017学年度“海外名师项目”名单,实现了我校在“海外名师项目”上的零的突破,聘请美国斯克利普斯学院音乐系安妮·哈雷博士、来校访学,并以此为契机举办中外合作交流音乐会。期间共举办三场音乐会,均由学院师生自编自导自演,被在湘多家媒体报道;院长陈君凡出访韩国,与韩国多所大学进行交流,寻求合作,取得一定成效。
3.积极开展艺术实践,组织师生参加省市大型文艺活动。如市委宣传部的《浏阳河颂》大型交响音乐会、大型舞台剧《浏水人家》演出、湖南省与比利时、日本的友好交流外事庆典活动演出、湖南省“七一”红心向党大学生文艺汇演、2018长沙媒体艺术节暨“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开幕式演出、第十六届农交会全国品牌农产品推介会开幕式演出、2018全国民族地区发展大会公益晚会等,拓宽师生视野,累积实践经验;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湖南省本科院校音乐舞蹈专业学生“三独”比赛、湖南省本科院校音乐舞蹈类基本功比赛、湖南省大学生艺术展演等比赛,取得不俗成绩;努力拓展对外交流渠道,与湖南省演艺集团、长沙市歌舞剧院等企事业文化单位及长沙市内多个中小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搭建专业的实践平台。
4.优化师资队伍。共引进专任教师7人,实训教师1人,其中博士3人,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师资队伍整体实力不断提升。
5.科研成果明显提升。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共发表教研科研论文128篇,出版专著11部,获得各类教学、科研创作等奖励30余项,创编发表音乐舞蹈作品20部(首),主持各类在研课题27项。尤其是王松老师获得省级重点委托项目,李慧获得青年优秀项目,鄢丽娟课程思政获得省级立项;
三、坚持特色发展,强化内涵建设。
1.突出非物质遗产传承特色。2016年以来,学院与天心区文化馆合作打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沙弹词》传承项目。通过两年的培养,学院《长沙弹词》表演队成绩显著。2016年代表天心区文化馆参加长沙市文化大赛获奖,2017年代表学校参加全省大学生艺术展演获得一等奖。2017年学校与怀化市政府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挖掘与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其中侗族琵琶歌、苗族歌鼟、侗族大歌成为学院非遗传承合作项目。2018年非遗传承队赴靖州侗族苗族自治县采风,学习侗族琵琶歌、苗族歌鼟,广泛开展采风、学习,取得喜人成绩。2018年9月28日,《侗族琵琶歌》非遗传承事迹被光明日报头版报道,创作的采风成果《侗族琵琶歌》在光明网广泛传播,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2020年学院教师整理并编写湖南汉族民间舞“打莲湘”教学大纲,并进行慕课的录制及主讲,纳入湖南省文化馆《“湖湘情 舞动心”——湖南民间舞蹈慕课资源库(一期)建设项目》。
2.打造特色鲜明的女子民乐团。通过几年的努力,学院女子民乐水平不断提高,影响不断扩大,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树立了良好的口碑。2016年参加湖南省与比利时友好30周年庆典活动受到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的高度赞扬。2018年10月参加中日友好关系会议庆典,受到日本友人的高度赞扬。2017年女子民乐团在第五届湖南省青年文化艺术节获得银奖。湖南教育电视台对我系音乐表演专业进行专访,并在采访中对民族乐团进行介绍;光明网对民族乐团演奏进行直播,并介绍器乐合奏课程。
3.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湖南省演艺集团、长沙歌舞剧院、周南中学、长雅中学等10余家省内著名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育人关系,签订实习协议,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提供了高层次实习平台。
4.完善了教学设施。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对学院各项教学设施进行了整体改造与更新,投入经费近三百万元,添置了钢琴、琴房管理系统、教师工作室设备、课堂教学设备等。为教师教学改善了环境,保障了教学设备的正常运行。尤其是在学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音乐厅和实验剧场基本建设。
(审核人:刘琼 陈君凡)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