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女子学院学生礼仪教育
日期:2025-03-24 00:00:00  发布人:admin_xsgz  浏览量:16

湖南女子学院学生礼仪教育

 

大学,不仅是学生汲取知识、锤炼技能的熔炉,更是塑造品格、历练成长的平台。湖南女子学院的学风是明礼、修身、乐学、自强。今天这堂课,就是想让大家理解第一个词——明礼。

“善”是内心的高尚,是品质的底色;“美”是外在的优雅,是气质的升华。“礼”则是连接“善”与“美”的桥梁,它使内在的善转化为外在的美。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是一种对他人的关怀,是一种对规则的敬畏,更是一种对文明的追求。

大学是一个更广阔、更自由,同时也更需要自觉和自律的社会缩影。在这里,你会发现,礼仪不再仅仅是课本上的条条框框,而是渗透到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

一、 为什么大学生的礼仪如此重要?

有人可能会问,进入大学,我更关注学业、社团、未来职业发展,为什么还要花时间学礼仪?我想说,大学时代的礼仪,不是“繁文缛节”,不是“形式主义”,它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更是我们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基石。

1.提升个人形象,塑造良好品格。良好的礼仪能够展现一个人的修养、气质和精神面貌。一个懂礼貌、有分寸的人,自然会给人留下深刻而美好的第一印象,这是你个人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学习和践行礼仪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反思、规范自我行为,提升道德品质的过程,它帮助我们将内心的“善”外化为和谐的“美”。

2.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交流合作。大学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缩影,你们将与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老师和同学打交道。良好的交往礼仪,能够有效化解潜在的冲突,增进理解和友谊,为你们的学术交流、社团活动、乃至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人际基础。

3.适应社会发展,奠定成功基石。步入社会,职场礼仪、商务礼仪等将成为你不可或缺的技能。大学期间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掌握了大学礼仪,就相当于为未来进入社会,应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职业挑战,提前储备了重要的“软实力”。

4.展现大学风采,担当文化使命。 你们是学校的形象代表,也是国家的未来。你们的言行举止,不仅代表着个人,也代表着学校的整体风貌,更代表着年轻一代的中国形象。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不仅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也是我们每一个大学生应尽的责任。明礼、守礼、行礼,作礼仪文化的践行者、传承者、传播者,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文化使命。

二、 大学生应该把握的交往礼仪

大学生活,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其中,与老师和同学的交往尤为重要。

(一)与老师的交往礼仪。关键词:尊敬与真诚

1.称谓得体。见到老师要打招呼,尊称老师为“老师”、“教授”、“先生/女士”,切忌直呼其名或用不恰当的昵称。

2.沟通有度。课前或课后,可以主动找老师请教问题。首先要敲门,得到允许后再进入。表达清楚自己的疑问,并认真倾听老师的解答。感谢老师的指导。谈话时要保持眼神交流,但不过分直视,适时点头表示理解。避免在老师讲话时打断,或做小动作。

发送邮件或信息时,要写明称谓、事由,语气要尊敬、礼貌,表达清晰,最后附上自己的姓名和班级。特别提醒:我们给老师发送邮件时,一定要在邮件主题栏写清楚与邮件内容密切相关的关键信息(给老师线上传送的文件命名也一样),比如,你发给辅导员的入党申请书,邮件主题栏就写清楚“25级**班***入党申请书”,要有利于阅读者快速分类处理。

3.遵守约定。 如有约定的咨询时间或会议,请务必准时到达,不迟到,不早退。

(二)与同学的交往礼仪。关键词:平等与友善

1.互相尊重,平等相待。

无论来自何方,无论成绩如何,大家都应互相尊重,平等相待。避免地域歧视、言语攻击或冷嘲热讽。

2.友善沟通,乐于助人。

遇到同学,尤其是第一次见面或许久未见的同学,主动打招呼,一个微笑、一句“你好”就能拉近距离。

    认真倾听同学的诉说,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不随意评判。

    乐于分享学习资料、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共同进步。

    当无法满足同学的要求时,要委婉拒绝,说明原因。对于同学的优点要学习,缺点要包容。

特别提醒,要注意边界,保持距离。要尊重同学的个人空间和隐私,不随意翻看他人物品,不传播他人私事。

参与班级、社团活动时,要遵守集体纪律,维护集体荣誉。

三、大学校园内的各类礼仪行为规范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涉及的场合也多种多样,以下几种常见礼仪行为规范需要特别注意:

(一)上课礼仪:专注与高效

课堂,是你们求知的圣殿。尊重老师的辛勤付出,不干扰他人学习,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课堂礼仪。

1、穿着整齐得体。 进入教室需注意着装,不穿背心、拖鞋,不袒胸露膀。应适宜着装、大方自然,符合学生身份。

2、提前到达教室,准备好相关书籍与笔记本,最好不带与上课内容无关的物品、书籍。

3、如果老师在教室,应向老师致意。如果迟到,应向老师报告致歉。

4、依次从前排往后入座,不占座。

5.手机等通讯工具应关闭或调至无声状态。上课时不玩手机、不接打电话。这不仅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也是对其他同学学习状态的干扰。

6、认真听讲,与老师积极互动,保持专注,做好笔记。老师提问时,积极思考,大胆回答。分组讨论或协作时,自觉服从老师或组长安排。

7.遵守课堂纪律和请假制度,不随意进出教室;确有急事需离席,应向老师示意并轻声说明。上课不睡觉、不吃零食、不交头接耳,发言或提问要举手经老师同意并起立。

8.保持教室环境整洁,不在课堂进食、抽烟、乱扔果皮纸屑等。 

9.爱惜教学仪器设备。在实验室(实训室)等场所上课时,严格遵守场所规定。

10.下课不起哄,按秩序离开教室。注意随手带走自己产生的垃圾;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应自觉关闭各种电源,关好门窗。

(二)宿舍礼仪:友爱与整洁

宿舍是我们在校期间的第二个家,良好的宿舍礼仪关乎每个人的居住体验。

1.尊重他人,互相包容。尊重室友的作息时间,熄灯后保持安静,避免大声喧哗或通宵娱乐,避免使用发出强光的设备。在宿舍交谈、接打电话或播放音乐、电影时,请保持音量适宜,可使用耳机,避免影响他人学习或休息。尊重室友的个人空间和隐私,不随意翻动他人物品。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不随意评论或调侃。邀请外来访客应遵循宿舍管理规定,并提前与室友商量,控制好人数和时间,不影响他人休息。刚入大学,可能会因地域差异在生活习惯上有所不同,要学会包容和理解,积极适应集体生活。

2.讲究卫生,共同维护。个人物品要及时收纳整理,不占用公共空间。需要清洗的鞋袜、换洗衣服要及时清洁,避免异味影响他人。共同维护公共区域清洁,使用公共洗漱设施时要主动谦让,不占位,得到他人礼让时请表示感谢;使用完毕后,要及时清理水槽和台面,保持公共区域的整洁;定期打扫宿舍卫生,保持宿舍整洁干净,可制定宿舍卫生值日表,共同维护良好的居住环境。

3.遵章守纪,爱护公物。自觉遵守宿舍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主动配合检查。宿舍内的家具、电器等都是公物,要爱护使用。节约用水用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宿舍是集体生活,大家是学习和生活上的伙伴。遇到学习上的难题,可以互相请教;生活上遇到困难,也要乐于伸出援手。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互相扶持的学习氛围,大家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三)就餐礼仪:文明与健康

食堂是集体用餐的场所,文明就餐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

1.排队等候,不插队。无论在哪个窗口,都要自觉排队,耐心等候。

2.轻声交谈,不大声喧哗。保持安静的用餐环境,不影响他人。

3.不浪费食物:按需购餐,适量点餐,倡导光盘行动,避免浪费。

4.保持清洁。用餐后,将餐具送回指定位置,不乱扔垃圾,保持餐桌和地面整洁。

5.餐桌礼仪。不在餐桌上打闹、翻越餐桌。咀嚼食物时闭上嘴巴。

(四)仪容服饰礼仪:得体与自信

大学期间,你们的仪容仪表应该展现出青春的活力和应有的庄。

1.整洁大方。保持头发、面部、手部、指甲的清洁。衣着干净,无破损、无污渍。

2.符合场合。日常学习生活中,可以穿着舒适、得体的休闲服饰。参加正式活动、讲座时,应着正装或半正装,体现对活动的重视。特别注意,不能穿睡衣、拖鞋到学校公共区域。

3.避免夸张。服饰颜色、款式不宜过于奇特、暴露或具有攻击性。服饰的图案要注意避免歧义。

4.妆容修饰得体。女生化妆,重在扬长避短、适度修饰,宜淡雅自然,符合学生身份,不宜浓妆艳抹。

5.尊重个性,但不夸张。允许有一定的个人风格,但应以得体、大方为原则,避免过度追求奇特或引人注目的装扮。

(五)行为举止礼仪:优雅与稳重

言谈举止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体现。

站姿: 站立时,身体挺拔,双脚自然分开,不东倒西歪,不倚靠墙壁或他人。

坐姿: 坐下时,腰背挺直,双脚平放或自然合拢,不跷二郎腿,不瘫坐。

行走: 行走时,步伐稳健,步速适中,不低头、不匆忙,目视前方。

说话: 语速适中,吐字清晰,音量适度。避免使用粗俗语言、网络流行语(在正式场合)。

公共场合: 在公共场所,如教室、图书馆、食堂、宿舍楼道等,要轻声细语,不大声喧哗。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这是最基本的文明行为。

(五)公共礼仪:维护和谐环境

在公共场所和公共活动中,我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环境的和谐与他人的感受。

1.遵守校园管理秩序,维护校园安定,爱护公共设施,不损坏公物,维护校园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树立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2.交流的过程中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态度诚恳、亲切,语言简洁、得体。语言文明,音量适中,不说粗话,避免在公众场所高声谈论或争论。与别人发生纠纷时应礼让、耐心、以理服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请老师或学生干部帮忙解决。

3.异性之间交往要文明得体,公众场合不得有勾肩搭背等过于亲昵的行为。

4.到图书馆阅览图书,请保持安静和桌面整洁卫生。

保持馆内安静,严禁大声喧哗。入馆时请自觉将手机调至振动,接听或拨打电话请离开阅读区;入座和起座要轻,走动时脚步要轻,翻书也要轻;与同学交谈时,应轻声细语,若需长时间讨论,应到室外交谈。

请勿携带食品饮料进入阅读区。食品、水果及甜饮品的残渣留存馆内,将引来很多蟑螂和老鼠,对馆内环境和图书造成极大威胁。

不要抢占座位,为自己或为他人划地盘;不要在座位上躺卧。

图书馆的书刊资料属于公共财产,阅览时应注意爱护。对图书馆、阅览室的图书、桌椅板凳应注意爱护,不要随意刻画、破坏。

5.参加集体活动要文明有序。不迟到,依次进场,按指定位置入座。有贵宾或领导进场应鼓掌欢迎;有奏国歌仪式时,应脱帽起立肃静,面向国旗行注目礼。在会议过程中,应端坐静听,不交头接耳,不窃窃私语,不在中途走动或退场。欣赏高雅艺术,不在演员或指挥致谢前鼓掌。不吃零食,不把垃圾留在场内。积极配合主持人完成所有活动程序。

6.赴老师办公室办事要遵时守约、注意礼节。赴领导、老师办公室,事前应电话预约,并严格遵守约定时间。进门前轻声敲门,得到许可后方可进入,得到办公室主人许可后方可就座。未经允许不翻看桌面文件,书籍和其他物品,不在他人办公室内抽烟、接听电话。见面后应聚焦问题,尽快解决。办完事后,应致谢并尽快退出办公室,并轻声把门关好。 

四、文明上网礼仪——数字时代的素养

除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循的礼仪,在信息爆炸、网络深度融入生活的今天,掌握文明上网礼仪,同样是大学学生必备的素养。网络并非法外之地,我们的言行同样需要受到规范和约束。

(一)尊重他人,理性发声

1.不辱骂、不攻击。网上发言,忌讳使用侮辱、诽谤、攻击性语言,更不能针对他人的身份、背景、观点进行人身攻击。网络不是泄愤的场所。

2.不传播谣言,不造谣传谣。在转发信息前,请务必核实信息的真实性。不信谣、不传谣,做一个负责任的网民。

3.尊重版权,不盗用他人成果。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随意转载、盗用他人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作品,引用需注明来源。

4.文明评论,理性辩论。即使观点不同,也要保持友善的态度,用事实和道理去说服,而不是用情绪化的语言去压制。

(二)保护隐私,谨慎交友

1.不泄露个人信息。个人真实姓名、身份证号、学号、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敏感信息,不要轻易在网上公开或透露给陌生人。

2.慎重添加好友,识别风险。对于网络上认识的人,要保持警惕,多方了解,切勿轻信,避免上当受骗。

3.不沉迷网络,保持现实生活平衡。网络世界精彩,但现实生活更重要。合理安排上网时间,避免因沉迷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身心健康。

(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网络秩序

1.不浏览、不传播非法有害信息。坚决抵制黄、赌、毒、暴力、非法宗教等违法有害信息,不传播,不点击。

2.不进行网络诈骗,不参与黑客攻击。任何形式的网络犯罪都是违法行为,必须坚决杜绝。

3.遵守平台规则。登录各类网站、社交平台时,要了解并遵守其使用规则,不发布违规内容。

(四)提升媒介素养,辨别信息真伪

1.提高警惕。对网络信息,尤其是标题耸人听闻、内容煽动性强的文章,要多留个心眼。

2.多方核实。看到重要信息,尝试通过其他权威渠道进行交叉验证。

3.辨别虚假信息。了解常见的网络谣言和诈骗手段,不轻易上当。

网络是学习、交流、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但也存在风险。文明上网,不仅是遵守网络规则,更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有素质的“网络公民”,让网络世界成为我们成长路上的助力,而不是阻碍。

结语

同学们,礼仪之花,盛开在日常的点滴之中。从今天起,让我们把“善”的种子播撒在心田,用“礼”这把金钥匙,开启通往“美”的大门。

“由善至美,以礼启航”,愿你们在大学的沃土上,不仅收获知识,更能收获品格;不仅拥有梦想,更能拥有风采。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自觉践行礼仪规范,让礼仪成为你们最闪亮的底色,成为你们一生受用的财富。

核发:0 点击数:16 收藏本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