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教务处)《包装设计》是国家级一流专业——视觉传达设计的核心课程,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求,以包装创新创意设计教育为主线,旨在提升学生创造创新意识、设计素养及综合设计素质,培养具有责任担当与文化自信的时代新人。
课程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体系涵盖研究分析、概念开发、原型制作等 5 大模块,配套 25 个微课、35 个案例素材、200 余道测试题等数字化资源,并建设包装设计实物陈列馆(8 类 500 余件作品)、交互式智慧教室及数字印刷实验室等实践平台。依托超星泛雅、学银在线平台建设在线课程,累计服务本校 20 个班级(624 名学生)及全国学习者,浏览量超 51 万人次,课程评价 4.92 分,资源丰富度与实践特色获广泛认可。
一、主要做法
1.创新“点菜式”实战教学模式
引入课程团队承接的企业真实项目、学科竞赛课题,采用“点菜式”教学让学生直接对接市场需求,定期开展作品汇报与评价,强化实战能力与横向延展能力,实现“真题真练”与岗位需求精准对接。
2.深化虚拟仿真与跨学科融合
跨学科对接广告学、市场营销等专业,设置食品包装、文创产品包装等实训项目,引进“包装魔术师”盒型库与虚拟仿真演示系统,提升包装视觉呈现的智能化水平与技能训练挑战度,增强学生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
3.凸显课程思政与文化育人特色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遗民间艺术元素,将家国情怀、生态观、法治思维等融入设计教学,通过“传统文化+现代设计”理念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与创新意识,实现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
二、经验成效
1.课程建设与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先后入选学校综合改革示范课程、湖南省一流课程、湖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国家一流课程,改革成果获湖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教学模式与资源建设被华声在线、湖南经视等主流媒体报道,形成全国辐射效应。
2.学生创新能力与成果突出
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省级奖项 60 余项,设计实践能力、文化素养 及责任担当意识全面增强,作品兼具艺术性与市场价值,展现新时代设计人才的综合素养。
3.资源共享与社会影响力扩大
在线课程开放资源服务全国学习者,实物陈列馆与实验室为教学提供直观支撑,课程理念与模式被多所高校借鉴,成为包装设计领域产教融合、思政育人的示范案例。
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包装设计》,项目负责:易中华,团队成员:李伟、赵泓森、周文敏、姚晓理
(责任审核人:林彬晖 邹远志tsxxywlbb2025103116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