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评促建·典型案例】一主线 两衔接 三工程 四服务:高质量复合型文旅人才培养实践
日期:2025-10-23 14:43:59  打印本文

1 基于OBE理念的“1234”人才培养模式结构图

2 2021年4月,组建了国内高校首个集“党建培训、导游讲解和红色研学”职能为一体的志愿服务实践团队

3 2024年12月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就业实习基地桃江竹海景区考察调研

4 学生在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铜奖

5 何旭娟校长出席2025湖南省“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人才交流大会,并与在湘高校联合发布《人才支撑湖南文旅高质量发展倡议》

本网讯旅游与航空管理学院 唐永芳旅游与航空管理学院2024年3月独立成院,拥有旅游管理(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酒店管理、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3个本科专业、空中乘务1个专科专业及礼仪文化1个通识课教学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82人。教职工48人,教学团队硕博占比95.83%。学院以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设旅游强国”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秉持OBE教育理念,依托湖南文旅融合现代产业学院,推进文旅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一、紧扣一条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强化党建引领,把稳立德树人“方向盘”。坚持红色浸润,将理想信念、爱国爱家、湘女精神教育走深走实。成立全国高校首个红培党建讲解团,进校史馆、红色景点宣讲三十余场,覆盖数千人。

筑牢师德师风,锤炼立德树人“主力军”。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强化日常教育和考核激励,弘扬新时代教师道德规范,争做“四有”好老师。

聚焦学生中心,夯实立德树人“落脚点”。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精准施策,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坚持两个衔接,强化实践教学育人功能

坚持第一第二课堂有机结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构建由“六位一体”应用型课程体系,专门设置了 7.5 学分的第二课堂。实施“两减两增”,通过减少总学分、减少总课时,增加学习挑战度和自主学习时间,增强第一第二课堂的黏度,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

坚持校内校外实践紧密对接。从专业认知实习到毕业论文等全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体优化和设计。校内建有4个实训中心,实训教师2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4个,利用校友邦、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平台,对实习实训实行校、院、教研室三级管理。

三、实施三项工程,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实施师资提升工程,增强人才培养力度。打造领军人才,建立高端人才集聚核。培养双师双能人才,“双师型”教师占比80%。培育青年骨干人才近三年,引进博士9人,培养博士1人,在读博士1人,青年教师队伍博士化近三年,立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省级科研项目30项、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0项,发表论文51篇;出版科研著作、教材7部。

依托课程改革工程,增强人才培养厚度。推进女院校本课程,培养家国情怀,强化社会责任感;承担全校“礼仪文化”课程的教学任务,突出“女”字特色,涵养女性素养。强化专业特色课程,积极推进“数字媒体创意广案写作”“餐饮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无人机概述”等数字化课程和校企合作课程资源建设,增强社会需求耦合度,培养复合型人才。教学团队主持“旅游线路设计与平台销售虚拟仿真实验”等线上线下省级一流课程5门,参与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级2门。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信息化教学竞赛等赛事中获得优异成绩。建设课程思政课程,思政育人进大纲、进课堂、进头脑。“人际沟通与交流”“生态旅游”“大数据与智慧旅游”“插花与茶艺” 4门课程认定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

推进素质育人工程,滋养人才培养温度。校园活动展风采,多元协同育素养。秉持“以礼育人,以文化人”理念,创建“礼仪之星”校级学生活动品牌,连续开展13载。以“中国旅游日”、志愿活动、读书月等为载体,推动专业教育与传统文化、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深度融合。社会实践拓视野,三下乡中显担当。芙蓉学子深入乡村广袤天地,在促进乡村文化繁荣与旅游振兴的生动实践中,展现知行合一的时代风采与实干精神。学科竞赛强本领,以赛促学助成才。承办湖南省大学生旅游专业综合技能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提升学生跨界融合能力。近三年在国家级、省级赛事中获奖40余项,国赛铜奖1项,省赛一等奖5项。

四、强化四维服务,扎实推进产教协同育人

立足办学使命,在服务国家与行业的需求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对接战略,融入发展大局。学院紧密对接湖南省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通过承担省委宣传部重大课题,将研究成果融入高质量发展丛书,并发表多篇智库文章。相关提案在省政协会议上进行交流,以扎实的研究推动“音乐演出+文旅”、研学旅行等新业态发展,使教学与科研更好地服务区域战略。

搭建平台,助力地方实践。为长沙市望城区、浏阳市、会同县等地文旅部门提供规划调研与咨询支持;组织师生参与洪江区、长沙市和益阳市旅游发展大会,通过活动策划、专题培训和现场服务等形式,将课堂所学应用于真实场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

贴近需求,支撑行业进步。成立湖南旅游民宿学院,举办行业发展论坛,开设文旅融合创新班,积极为文化和旅游部、商务部及5A级景区提供培训服务。在服务行业过程中,不断凝练办学特色,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与影响力。

聚焦成长,促进学生成才。湖南文旅融合现代产业学院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省文旅厅李爱武厅长亲自授予我校“湖南省首批文旅志愿服务高校支队”队旗。开设数字文旅创新实验班,与知名旅游企事业单位积极探索建立产教融合共同体,打通文旅产业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近三年来,学生就业率稳定,名列学校各专业前茅。毕业生深耕旅游行业,部分学生成长为旅游企业的创始人、高层管理人员、业务骨干,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责任审核人:罗丽 邹远志 林彬晖tsxxywll202510221103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