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党办、校办 杨亮)9月5日下午,原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理事长、博士生导师黄百炼教授应邀来校作了题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几点思考》的学术报告。党委书记罗婷、校长杨兰英等全体校领导,中层干部、教研室主任、教师代表近200人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党委书记罗婷主持。 黄百炼教授从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解决改革动力问题、必须完成从抽象理念转化为实践观念的思想裂变、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要把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作为突破口、在“双创一流”中牢牢把握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的导向等六个方面,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行了深刻阐述。 黄百炼教授认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成绩巨大,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问题亟待解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是要解决改革动力问题,涉及思想的统一、教师的良心、学校的责任、导向的力量、评价的科学、有益的舆论等,是一个综合改革工程,需要全社会形成统一认识,共同支持这项改革,高校要身体力行地主导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动力机制建设,为综合改革开好头。二是必须完成从抽象理念转化为实践观念的思想裂变,切实确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观念,把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基本点和出发点,强化人才培养以适应社会需要为标准的观念,强化以学生评价为先的观念,坚持人才培养必须突出学校特色的观念,强化人才培养重在提高学生知识更新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观念。三是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切实做到教书育人,育人为本,以德为先,把公民意识教育作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在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实现五个统筹。四是要把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作为突破口,注重人才规格选择方式的创新,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突出考试方法的创新,重视实践方式的创新,重视学生管理方式的创新。五是在“双创一流”中牢牢把握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的导向,要注意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区别,正确理解“引导一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含义,深刻认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改革性质,弄清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主体,不要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集中聚焦到培养少数拔尖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质量的提高和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不能脱离学生基本素质的实际。 罗婷作了总结讲话,她指出,黄教授的报告高屋建瓴,内涵丰富,论述精辟,深入浅出,对我校如何顺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以新的发展理念和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争创“双一流”,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女子学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精彩报告使我们在开学第一天接受了一次强力“充电”,不仅开阔了我们的办学视野,拓宽了我们的办学思路,更增强了我们教书育人、育人为本、以德为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增强了我们转变观念,深化改革,追求卓越,争创一流,办好办强女子学院的决心和信心。 链接:黄百炼,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中国教育电视台党委书记兼台长。现任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以及《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中国科学社会主义》杂志编委等多个重要学术职务。长期从事党建、思想政治教育、民主政治建设、高校管理研究工作,1996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获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称号。主持过多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独立撰写专著5本,在《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高等教育》《中国教育报》《高校理论战线》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有三分之一左右的论文有很大社会反响,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摘报》《思想理论动态参阅》等重要的文摘类刊物转载。多次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纪委培训中心、各省教育工委和一些高校进行干部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党员干部和师生的热烈欢迎。
- 上一篇:副校长蒋璟萍来校团委调研新学期共...
- 下一篇:罗婷书记召开新进教师见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