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走出象牙塔走近社区群众 湖南女子学院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
日期:2019-06-17 10:25:44  打印本文










红网红网时刻记者 潘锦 实习生 吴怡 长沙报道关上一扇门,你家是你家。朝朝暮暮常相见,相见不相识。推开一扇门,你家连我家。歌声牵起你我他,情真意更浓。邻里一家亲,社区大家庭。你也来歌,我也来唱,唱出美好新生活。

连日来,湖南女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党员教师鄢丽娟副教授创作的这首《邻里情一家亲》歌曲,在长沙芙蓉区东屯渡街道嘉雨社区广为传唱。这不是一首简单的歌,它让高校与社区的党组织联动工作从结对向纵深推进,让十年不来往的邻居携手登台表演,让沉静在自我世界里的女儿向妈妈敞开心扉。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唱好一支歌,弹好一首曲,跳好一支舞,湖南女子学院师生们借助党建+的契机,走出象牙塔走近社区群众,打造立德树人新模式,探索“文化养老”新途径,通过文艺的力量传播正能量,促进家庭美满、社会和谐。

走出象牙塔深入社区实现“声乐梦”

一年多前,当鄢丽娟冒着酷暑,日复一日背着电子琴往返于学校、社区、家里时,她可能没有想到自己在社区的教学会这么受欢迎;更不会想到她的这次公益尝试,会推进两个党组织结对发展。

6月5日,长沙芙蓉区东屯渡街道多功能厅热闹非凡。湖南女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党总支和东屯渡街道嘉雨社区党总支在此开展“党员先锋岗浏河巾帼情”结对共建主题党日活动,社区居民、大学教师、大学生、文化志愿者们献上精彩的歌唱表演,呈现了一场丰富的文化盛宴。

“浏河赤子心”的情怀和力量,感召了越来越多的党员,他们用真切的情意、真实的行动,展现出基层党员强有力的真作为。

当天,围绕党组织共建和社区文化养老,建立群艺文化发展长效机制等话题,湖南女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党总支书记刘琼、院长陈君凡、党总支副书记周思,湖南女子学院教师支部书记彭静,长沙芙蓉区东屯渡街道党工委书记聂海宗,党工委副书记周南、居民代表、学生代表们踊跃发言,群策群力,共同探讨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新思路和新模式。高校和社区还一起为“党组织共建单位”揭牌,对整合资源、互动协作、服务群众等具体工作进行了深入讨论和部署。

 

一个是事无巨细的社区,一个是教书育人的高校,看似不相干的两个党组织的结缘,要从两名“巾帼”说起。

在一堂公益声乐课上,嘉雨社区党员彭霖结识了湖南女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鄢丽娟。鄢老师课上精彩的教学和耐心的辅导让彭霖印象深刻。鄢丽娟发现彭霖嗓音条件不错,乐感很强。两人兴趣相投,交流频繁。

彭霖作为社区的党员总想为社区贡献一份力量,而鄢丽娟从事公益教学多年,也希望走近基层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尽己所能为群众服务。

于是,彭霖毛遂自荐,鄢丽娟亲自执教,社区免费提供场地支持,嘉雨社区老年声乐大学在2018年初应运而生。这既能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又能搭建平台让党员群众聚拢起来,何乐而不为?

但落实到日常教学中,每一步的困难都是那么具体。鄢丽娟与团队成员一起走出象牙塔深入社区教学,首先面对的是教学对象的大变化。嘉雨社区的学员大都是五十到七十岁的退休老人,年龄跨度大,各行各业都有,几乎没有声乐基础。他们当中有律师、有教师、有公务员,也有全职太太。“让这些学员信任你,跟你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没有设备,鄢丽娟就自己背一台电子琴上课;没有基础,她就找一些学员们喜欢的便于传唱的经典歌曲,从易到难耐心教。从大学的小课堂到社区的大课堂,鄢丽娟与小伙伴们不断研究教学方式,不论严寒酷暑,她们都坚持给学员们上课,终于用实际行动感动了他们。

一年多来,鄢丽娟和彭霖,还有其他小伙伴们用心经营,从几个人发展到两个班,凝聚了越来越多的居民走进嘉雨社区老年声乐大学实现“声乐梦”。谈起鄢丽娟老师,学员们现在都竖起大拇指:“她是真有两把‘刷子’。”

高校社区共建平台把全员教育扩大到全社会

湖南女子学院党委领导历来对学校师生服务社会、参与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十分重视。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周松涛要求音乐与舞蹈学院的每一位党员教师要不忘初心,勇于承担社会使命,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嘉雨社区党总支书记黄帅和全体党员,心系群众,把群众的点滴需求时刻放在心上,积极为高校党员师生服务社区搭建平台

“高校非常注重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除了在高校内的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还应把‘全员’这个‘员’扩大到全社会,把全程育人延伸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次志愿者活动。”刘琼说,音乐与舞蹈学院的专业特点,不易直接作用于经济发展,但可以作用于文化建设,用文化的力量感染人,以宣传的力量号召人。

这次湖南女子学院与社区党组织共同搭建平台,就是找到了立足点和抓手,高校、社区、教师、学生凝聚起来的合力,无论是对学生为人处世的能力还是专业技能,都会有所提升。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湖南女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在高校服务社会方面做出了大胆尝试,主要表现为服务内容的专业化,充分发挥师生的专业特长,通过培训、公益演出、文艺扶贫等形式开展社会服务;服务对象的精准化,高校师生深入社区,走近群众,将服务内容与群众的诉求精准对接,以“文化养老”为切入口,充分利用高校智力资源服务社会的同时,推进高校产学研用的结合;服务模式的创新化,广大人民群众目前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公共文化系统的服务能力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高校与街道社区的共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差距。

6月5日的“党员先锋岗浏河巾帼情”主题党日活动上,有3名学员从各自的角度谈了收获和体会,他们感谢鄢丽娟老师和她的团队带来的歌声和快乐,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艺术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这么大的变化。

社区老年声乐大学和谐了邻里关系。企业家学员张家傲说,邻里之间十年不来往的人,在一次次唱歌过程中,在一次次活动排练中,找到了心灵契合点,成为了好朋友。现在隔老远就暖心问候,笑脸相迎,“人情味”好像一点点找回来了,邻里和谐使得小区一家亲。

社区老年声乐大学和谐了家庭关系。小区居民彭霖是一名优秀的律师,对女儿要求非常高,母女俩经常起争执。发现女儿喜欢唱歌,彭霖就和她一起加入了声乐班学习,两人慢慢敞开心扉交流越来越多。这次演出前,女儿第一次抱住彭霖说“谢谢,妈妈”。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班,彭霖不知道女儿什么时候可以打开心扉,什么时候可以体会到人生还有这么大的乐趣。

社区老年声乐大学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学员陆长斌说,加入社区老年大学后,老人们业余生活不再只打麻将和购买保健品。他们发现,快乐原来是最好的保健品,当远离久坐的麻将桌,进入声乐课堂,他们收获了快乐。

互通形成互信 大学生找到适应社会的“钥匙”

走出高校象牙塔,深入社区给居民上课,感触和收获最大的还是湖南女子学院的教师和学生们。

2017年开始,鄢丽娟就在长沙芙蓉区东郡社区、东湖社区、嘉雨社区等地开设公益课堂。多年来,社区学员们学习热情之高,希望提升文化生活的需求之大,让她萌生了带领学生团队去社区实践的想法,贾吉焕就是她从高校带到社区实践的第一个学生。

那时贾吉焕才读大学三年级,专业技能不是很成熟,教学还有点胆怯。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她不但教学大方得体,生活上也成了学员们的知心人。

这是湖南女子学院人才培养的新尝试,大学生在这样的实践中,自身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双向能力”都会得到提高。以往,她们教学的对象以中小学生为主,但这次都是长辈。怎么才能在这些爷爷奶奶面前确立自己“老师”的身份?怎么才能够得到他们的认同?大学生的内心首先肯定是迷茫和困惑的。

在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这些大学生们沉下心来,开始了解每一个社区学员的家长里短,每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情感上的互通形成互信之后,她们找到了如何适应社会,如何与教学对象沟通的“钥匙”。原来教学就是真心加爱心再加上专业技能,和每一个学员成为好朋友。

日积月累,教学的效果也逐渐显现出来,大学生们发现一首歌、一个声乐课堂居然能够凝聚这么多的人心,能够迸发出这么多的乐趣。渐渐地,她们从校园过渡到社会的综合能力提高了。

6月5日的主题党日活动上,让湖南女子学院的老师们最感动的,是坐在台下听到一个个节目的指导老师是自己的学生,看到一个个节目精彩地展现出来。那一瞬间,她们发现学生们从带着疑惑到超越自我,从超越自我到自信满满。她们坚信,这些参加过实践的学生,将更有能力迎接未来工作和生活的挑战。

这些大学生曾经害怕同学们取笑“又去给社区的爷爷奶奶们上课了啊”,刘琼总是鼓励她们:“你们学艺术,是以登上高级别的艺术殿堂为荣。但是艺术来源于人民,当我们的艺术还原到老百姓之中去的时候,它的高度一点不亚于金碧辉煌的音乐厅。”

湖南女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院长陈君凡说,学院已与东屯渡街道嘉雨社区老年大学签订协议,将开展长期友好合作,学院将统筹各专业的精兵强将支持社区老年大学发展。

东屯渡街道党工委书记聂海宗表示,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将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本职工作做好,让“怀揣赤子之心细谋百姓之福”成为社区干群工作的座右铭。

如今,湖南女子学院鄢丽娟老师带领师生团队面授的社区学员已有300多人,参与活动的人数就更多了。学员们现在帮她把电子琴保管在老年大学里,她不必再背着琴来回往返,身上的担子越来越轻,笑容越来越多。她的快乐和成就感,来自于学员们上课时专注的眼神,来自于学员们发自内心的,充满敬意的“老师,您好”问候里。

看着平常不常走动的社区居民因为歌唱,亲如一家,走上同一个舞台尽情表演。鄢丽娟深受感动,于是写下了这首《邻里情一家亲》。她说,她的艺术生命在这里得到了延伸。

报道链接:https://moment.rednet.cn/content/2019/06/17/5595754.html?from=singlemessage

收藏本页